去年10月因为开SES的缘故,有机会去马德里转了转。整整时隔一年才写游记,足见我拖延症严重,但一年过后仍然能回忆起来的风景、心情,也必然是印象深刻。去马德里开会前,我的情绪大概处在我整个PhD期间情绪的最低谷。刚刚经历感情的波折,对一年之后的毕业后也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当时的时间节点有机会出去散散心,不能不说是一件幸运的事。

行程、印象

一如我往常的作风,去马德里的行程基本上是开会前一个月才开始准备。当时都差点有点担心签证赶不及,但实际上在芝加哥这边办西班牙签证非常快,印象中几乎是隔天就可以取件了。比较波折的是机票:从芝加哥去马德里的机票是直飞,倒是一路顺利。然而返程为了便宜一开始买的在伦敦转机的机票,到了马德里之后才在其他老师提醒下发现在英国转机需要过境签证,只能重新买了在纽约转机的机票。结果匆匆忙忙也没发现新买的机票转机时候还需要换机场,还好两班飞机间隔比较久,当然这是后话了。

因为只在美国这边读过书,就有一种错误的印象把美国等同于“外国”,把英语等同成“外语”。去马德里前,虽然明知道去的是西语区,但想当然觉得当地人用英文日常交流应该问题不大。结果刚下机场,问询处的大妈居然就真的一点英语也不会,费了好大劲才把我指到要坐的地铁线。之后遇到的出租车司机,餐厅老板,商店卖家等等,基本上也都完全不讲英文。还好打车、买东西什么即使两边语言不通,一般比划一下也大概明白七七八八了。最后一天的时候还有遇到一对非常好心的会英语的夫妇,当时看我在找粘邮票用的胶水焦头烂额,陪着我逛了好几家小超市,让我非常感动。外出旅行,去各个地标景观打卡自然是重点,但真正让旅程与众不同的,还是这些旅行中遇到的难忘的人和事。我对一座城市的好感,多半也源于这些点点滴滴的回忆。

艺术、广场、雕塑

在马德里的周中两天白天都在会场里听报告,只有晚上有时间出去转转。周五晚上去的是市里的索菲娅王后艺术中心。从我住的旅馆出发有地铁可以到市里,而且下车的站就是非常标志性的Atocha火车站。傍晚时分,车站格外繁忙,不过见惯了国内的车站,倒也不觉得此处有什么特别。

马德里有名的Atocha火车站

马德里有名的Atocha火车站

艺术馆里好像是禁止拍照的,因此手机里只留下一些外景的照片。艺术馆里陈列的画作许多来自于毕加索,达利,和米罗。相较于以前去过的芝加哥Art Institute、洛杉矶Getty Center中印象派画作居多,这里陈列的画作明显更偏现代派。当然我自己是一个绘画的门外汉,唯一还有印象的大概就是巨幅的画作格尔尼卡了。

索菲娅王后艺术中心外的玻璃电梯

索菲娅王后艺术中心外的玻璃电梯

索菲娅王后艺术中心附近的街头涂鸦

索菲娅王后艺术中心附近的街头涂鸦

马德里的艺术的气息当然远不只是停留在艺术馆里,在附近的街区上,涂鸦之类的随处可见。除此之外,马德里城里广场上,著名的雕塑也是多不胜数。其中太阳门广场位于马德里最热闹繁华的市中心,广场上的熊与草莓树雕塑则是马德里城市的标志。从太阳门广场可以步行至西班牙广场,这个广场本身并不大,但它纪念的塞万提斯作为西班牙文学的代表,让这个广场足以配得上以国家命名。塞万提斯纪念碑上雕塑有其小说中的各种角色,而最中间端坐的正式塞万提斯本人。

太阳门广场和熊与草莓树雕塑

太阳门广场和熊与草莓树雕塑

西班牙广场和塞万提斯纪念碑

西班牙广场和塞万提斯纪念碑

斗牛

周六整个SES议程结束后,就立刻和和大连理工两个老师一起去看了斗牛表演。作为西班牙的象征,斗牛自然是家喻户晓,然而我此行之前对斗牛其实所知甚少–甚至我一直以为斗牛只是用红布戏耍公牛、而不会真的把牛杀死。事实上,斗牛有一整套标准的流程,从开场的引逗,到重装骑士用长矛穿刺,到上花镖,到最后的刺杀。而这样的流程在那天下午重复了许多遍,一头头开场时勇猛的公牛最终倒在沙场中。这对于初次见识斗牛的我来说确实有些过于暴力血腥,但在场的观众显然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挥舞着国旗,不停为场中斗牛士的演出喝彩。斗牛表演也确实凶险万分,即使有种种防护栏,凶狠的公牛还是能常常威胁到斗牛士们,有几次公牛都越过围栏攻击到斗牛士,大家都为之捏了一把冷汗,所幸并没有造成致命伤。与暴力、危险相衬的,则是斗牛代表的英勇、荣耀,每次斗牛结束,斗牛士团队会绕场一周,接受全场观众的欢呼,不难体会斗牛士是多么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Ventas斗牛场大门

Ventas斗牛场大门

Ventas斗牛场内景

Ventas斗牛场内景

巧的是,回学校之后,就在实验室聚会上看了一个西班牙斗牛为背景的美国动画电影。要是没有亲眼见过斗牛表演,大概我是没办法理解片中主角公牛对斗牛的恐惧的。可惜现实中的大多数的公牛没办法有动画电影里的好结局。

足球、马竞

足球则是西班牙另一个关键词–拥有巴萨皇马的西甲联赛一直备受瞩目,西班牙国家队Tiki-taka的足球风格在其巅峰时也风靡全球。到了马德里,伯纳乌会是大多数球迷的必到之所,但是我心中的主队却是皇马的同城死敌马德里竞技。我开始关心足球已经是本科的时候了,当时正值马竞在西蒙尼的带领下开始崛起,尤其是13-14赛季,非常有平民气质的马竞夺得了联赛冠军–而这一宝座在此之前的近十年里都被巴萨皇马两大豪门所垄断,我也慢慢被这样一支铁血顽强的队伍慢慢圈粉。相较于豪门球队,也许马竞的阵容并没有那么星光熠熠,但在西蒙尼的调教下,凭借稳健的防守,马竞在欧洲足坛渐渐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欧冠淘汰赛的常客。我想这也是足球的魅力吧:比赛双方球员的身价差别并不决定一切,更重要的两边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战术配合以及求胜信念。

在马德里的的最后一天,我专程去了远离市区的万达大都会球场。万达球场其实是马竞最近启用的新主场,17年之前马竞的主场都是卡尔德隆球场,也许那里才更像是自己心心念念的 马竞主场。但终究卡尔德隆已经是旧篇章,等待被拆除,而马竞仍然需要在新的球场继续创造辉煌。有一天也许马竞的球员、甚至主教练西蒙尼,都会慢慢离开球队,但希望马竞的精神能一直随着球队传承下去。

万达大都会球场外景

万达大都会球场外景

因为我在马德里的那个周末是国家队比赛日,并没有联赛进行,因此得以完整的参观整个球场。能现场亲眼看到那些无数次在电视机转播镜头中出现的场所无疑是令人兴奋的:记者发布会的房间、球员更衣室、球员通道、主教练席。整个参观的过程中我都沉浸在这种欣喜中,很少拍照的我都忍不住到处自拍。

万达大都会球场内景

万达大都会球场内景

万达大都会球场举行记者发布会的房间

万达大都会球场举行记者发布会的房间

记者发布会

过过记者发布会的瘾

球员更衣室

球员更衣室

赛场球员通道

赛场球员通道

马竞近几年获得的冠军

马竞近几年获得的冠军,其中13-14赛季的西甲冠军无疑是其中分量最重的

除了万达球场之外,马竞球迷另一个圣地大概就是海神广场了。据说球队夺冠之后,球迷们都会在此游行庆祝,所以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可以容纳许多人的大广场。但实际上这里只是一个环形交叉路口的中心,没有活动的时候这里似乎完全不是为游客准备的。我也只能想象万千球迷在此聚会的盛况了。

海神广场

海神广场,夺冠之后马竞球迷会在此地聚会庆祝

这些年马竞崛起,作为马竞球迷本该是幸福的,但其实这些年令人心酸落泪的时刻也并不少。两次与欧冠失之交臂,大概是马竞最悲情的时刻了,随着加比、戈丁等等曾经的球队主力因年龄离队,球队的阵容也面临重建的压力。18年的时候,马竞当时的战绩也并不是非常理想,还有格里兹曼转会的肥皂剧。但起起落落常有,重要的是失败之后能重拾拼搏的勇气,我想终有一天,欧冠也会被马竞收入囊中的。

日落,告别

在马德里的最后一站是德波神庙。神庙在一个山坡上,可以俯瞰马德里,正是马德里欣赏落日的绝佳处。我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我坐在附近的长椅上写着给朋友的明信片,一边等待落日。我非常感激那段悲伤时间里陪伴过我的人–有在西北或是远方各地的旧友,也有马德里开会新结交的同学老师,还有甚至马德里街头热心的陌生人。落日余晖里,我把当时的心境都写在了一张张明信片里,寄向远方。几日来马德里的阳光,驱散了不少当时笼罩在心头的阴霾。而神庙的落日美景下,一切悲伤都慢慢变淡了–感情终究只是生命的部分景点。

但马德里之行终究只是一次retreat–短暂的告别伤心地和伤心事。开完会重回到熟悉的学校,熟悉的悲伤还是随之而来。所幸旅行途中还是重新拾起了足够的勇气,可以支持自己与悲伤同行。时隔一年,往日悲伤果真已经被时间沉淀的差不多了,留下的都是关于马德里之行的美好回忆了。

薛烨光 于Evanston家中

License


Comments